币妈妈

下载
币妈妈>资讯>正文

国际金融论坛(IFF)分会场:数字货币未来与公链解决方案

币妈妈2021-05-31 12:32:17

随着近年来数字货币的兴起以及各国央行对其研究的深入,数字货币在各国官方及民间的讨论逐渐升温。在5月30日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2021年春季会议中特别设立“数字货币与未来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分论坛,邀请相关官员、学者及技术代表讨论数字货币及数字化转型这一热门议题。

国际金融论坛(IFF)是总部设在中国的、非营利、非官方独立国际组织。2003年10月由中国、美国、欧盟、联合国等20多个国家、地区及相关国际组织的领袖共同发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交流和研究机构。作为中国与新兴经济体的国际金融合作及战略智库平台,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Finance 20)”。

在昨日的分论坛中,IFF 学术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陈炳才担任主持,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国际清算银行亚太区首席代表悉达多·蒂瓦里,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庆平,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安青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平,IFF 学术委员、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维也纳区块链中心首席科学官亚历山大·艾斯尔,RChain创始人卢修斯·格雷戈里·梅雷迪思(Greg),领主科技合伙人易爱民等嘉宾出席并发表演讲。

在嘉宾的演讲中,姚前、蒂瓦里、聂庆平、何平等嘉宾分别从数字货币的设计、监管以及应用层面做了探讨,而Greg和易爱民则分别从区块链公链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替代解决方案角度做了阐述。

以下为主要嘉宾的演讲精华:

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思考

姚前局长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央行数字货币研发需要考量的重点:

1.技术路线。这分为基于账户与基于代币。我国的数字人民币采用了基于账户的路线,但基于账户和基于代币两条技术路线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实质上代币也是一种账户,只不过是新型账户——加密账户。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央行早期的数字货币实验与加密货币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央行数字货币也会吸纳各种先进技术,不断完善其技术架构体系。

2.价值属性。央行直接负债,还是运营机构负债?本质区别在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一栏,记录的是终端用户的央行数字货币还是代理运营机构的准备金。

3.运行架构。双层还是单层?目前,双层架构正逐渐形成各国的共识,数字人民币也采用双层运营体系。但双层运营与单层运营也并非二选一的关系,二者似可并行不悖,兼容并蓄以供用户选择。

4.是否计息。目前数字人民币不考虑计息。

5.发行模式。采用发行还是兑换?区别在于:前者由中央银行发起,属于主动供给;后者由货币使用者发起,属于按需兑换。这个问题取决于它的定位以及货币政策的需要。如果只是M0替代,则是按需兑换;如果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通过资产购买的方式,向市场主动发行数字货币,则是扩表发行。扩表发行须界定合格的资产类型,以适当的数量和价格进行操作。

6.智能合约。数字货币不能只是对实物货币简单的模拟,未来的数字货币一定会走向智能货币。当然,目前智能合约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改进。所以央行数字货币应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基础上,从简单的智能合约起步,逐步扩展其潜力。

7.监管考量。一方面,KYC、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是央行数字货币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另一方面则要充分考虑用户个人隐私保护。在数字世界中,数字身份的真实性问题、隐私问题、安全问题或涉及更大的社会治理命题,需要我们做深入的研究。

国际清算银行亚太区首席代表悉达多·蒂瓦里:我们需不需要数字货币

蒂瓦里在演讲一开始便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我们是不是需要数字货币?第二,如果我们需要,我们应该是使用谁发行的数字货币?第三,数字货币应该怎样设计?”

而后他表示,我们正在经历重大的转型,数字货币技术能有效降低转型成本,改善效率,同时带来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数字货币技术的演进已经对金融体系产生了影响,例如新加坡、中国的上海、杭州、香港等等。现在,钱的定位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说到底每个国家要做出自己的选择,要根据本国的情况做出选择,并不是说一个解决方案符合所有国家。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庆平:如何认识数字货币

聂庆平认为,当前很有必要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对法定数字货币与虚拟货币做好区分。数字货币是一种证券类资产,广义上包括法币数字货币(即CBDC)和虚拟数字货币,但虚拟数字货币并不是货币。类似BTC这样的虚拟货币并没有基础资产支撑也不具备价值度量尺度,只能算一种证券化资产。从金融历史的角度来看,它未来的走向很可能会成为另一个“荷兰郁金香炒作”的结局。

他进一步分析,央行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化的新型支付工具,是一种独立的货币表现形态;而稳定币并不是法定数字货币,因为其并非政府发行的数字代币。不过未来央行数字货币在广泛应用上还存在几方面的挑战,例如相应的商业银行、清算所是否能大规模的投入,央行数字货币相对于商业银行在划转上的安全性以及消费者能否接受这样新兴、独立的货币形态等。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平:央行数字货币应用的若干问题

在何平看来,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支付手段,它具备几个核心特征:去中介、线上线下全覆盖、有限匿名、智能化。但在大众的认知中可能也存在一些认知的误区,作为学者,他提出了四方面的问题:

1.商业银行的角色。通过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时候,货币供给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当央行把数字货币转移到商业银行的账户上的时候,理论上如果要保持现金供给商业银行需要用同样数量的纸币兑换这些央行数字货币。我们需要关注央行数字货币与商行的兑换,它不仅仅是一个持币偏好的变化,可能会带来基础投放的变化。

2.支付边界。如果央行数字货币替代了银行的B2B支付,比如说大额的转账,这就有可能带来大量的金融脱媒,这对短期的金融体系一定会造成巨大冲击。

3.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在国际支付体系当中,央行数字货币的有限匿名,只对发行国央行透明,事实上会带来国际资本的匿名流动不利于各国监控资本流动。换句话说,央行数字货币在国际支付当中应当承担什么角色?区域性的还是全球性的?大额的还是小额的?这需要我们斟酌。

4.智能化问题。理论上所有的电子支付都可编程,实现智能化,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或第三方支付都可以实现智能化。未来某种意义上讲,更多的智能化可能不应该是在央行的数字货币实行,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拥有更多的优势和动力。央行数字货币在哪些场景需要落地智能化?我们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视角来看待这些问题,不是盲目地推动智能化,因为这永远存在一个成本和收益的权衡问题。

RChain创始人卢修斯·格雷戈里·梅雷迪思:并发的货币(The Currency of Concurrency)

RChain是一个以成为全球关键协调技术为愿景的公链项目,也是本次数字货币论坛中唯一作为区块链行业公链项目受邀参会的代表。RChain的创始人卢修斯·格雷戈里·梅雷迪思(Greg)是一位有着很高知名度的数学家,同时拥有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分布式计算机博士学位,在IBM、AT&T等国际著名企业中长期担任首席架构师。本次大会中,Greg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分享。

Greg认为,当前的气候问题可能导致人类的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在这种危机下,人类需要寻求新的一种无需信任的合作方式,而区块链很可能是一种关键性的协作技术。

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核心是要形成一个经济上安全的,无需领导的分布式共识算法。虽然行业经过比特币及以太坊网络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技术底层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如公链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等)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RChain在共识算法和虚拟机种类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改进,使之并发异步的出块和执行,同时可以保证分片之间的无缝互操作,实现了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的可扩展,解决了扩容问题。而通过Rho演算的计算模型完美地实现了完备性、可组合性、并发性以及复杂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行为类型系统进行快速自动形式化验证,可以完成对大量链上合约的编排,使他们安全有序的协作。

分享最后Greg强调,RChain的核心愿景是想成为一个全球计算机与数据库为全球气候问题提供关键的协调技术,尽情放大人类协调和合作的非凡能力。

领主科技合伙人易爱民:数字货币的数学之痛

在易爱民看来,目前区块链各公链项目普遍存在性能、容量以及安全方面的问题。尽管行业中已经开始从共识算法、分片、DAG结构、侧链、离链计算等角度寻求解决方案,但市场中并没有一条公链能完美地解决阻碍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问题。

由于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计算过程可信等特性与传统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现有图灵计算理论的指导下,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可能很难有突破性进展,这就相当于在用牛顿的知识体系解决相对论问题。只有实现对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突破和升级才有可能在未来出资按大规模应用的区块链技术。

他进一步认为,未来可实用区块链必须具有以下的特征:并行计算、并发计算;可组合、互操作性、可扩展;可组合的安全性以及可自动快速进行形式化验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币妈妈信息发布平台,币妈妈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阅读